
一個簡單冷庫通常需滿足以下標準:
建筑與結構標準
- 選址:應選擇在地勢較高、干燥、排水良好的地方,且周邊無過多污染源、熱源。同時要考慮交通便利,方便貨物進出。
- 庫體結構
- 強度:庫體結構要能承受貨物堆放以及溫度變化引起的壓力,確保冷庫在使用過程中結構穩定,一般采用鋼結構或磚混結構。
- 保溫隔熱:使用高效保溫材料,如聚氨酯夾心板,其導熱系數低,保溫性能好,能有效減少冷量散失。保溫層厚度根據冷庫設計溫度而定,一般冷藏庫(0 - 10℃)保溫層厚度 100 - 150mm,冷凍庫( - 18℃及以下)保溫層厚度 150 - 200mm。
- 密封:庫體的密封性能至關重要,防止外界熱空氣滲透進入冷庫,導致冷量損失和庫內溫度波動。庫板之間的連接、門洞、穿墻管道等部位都要做好密封處理。
制冷系統標準
- 制冷設備選型:根據冷庫的規模、溫度要求選擇合適的制冷設備。小型冷庫常采用全封閉壓縮機,較大型冷庫多選用半封閉或螺桿式壓縮機。蒸發器一般選用冷風機,適用于大多數貨物儲存,對于一些對濕度要求不高的貨物,也可采用排管蒸發器。
- 制冷量匹配:制冷設備的制冷量要與冷庫的熱負荷相匹配,熱負荷需考慮貨物熱量、人員散熱、照明散熱、庫體傳熱等因素。確保制冷系統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將庫內溫度降至設定值,并維持穩定。
- 制冷劑:優先選用環保型制冷劑,如 R404A、R507 等,其對臭氧層破壞系數為零,溫室效應系數也相對較低。同時,要保證制冷劑充注量準確,避免因制冷劑不足或過多影響制冷效果。
電氣系統標準
- 電力供應:確保有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,根據冷庫設備的總功率選擇合適的電線電纜規格,保證線路能夠承載設備運行時的電流。同時,要配備過載、短路、漏電保護裝置,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。
- 照明系統:冷庫內照明應選用防潮、防爆的燈具,滿足庫內操作的基本照度要求,一般為 20 - 30lx。燈具安裝位置要合理,避免影響貨物堆放和制冷設備運行。
- 控制裝置:具備溫度控制裝置,能夠準確設定和控制庫內溫度。一些冷庫還配備自動化霜控制裝置,根據蒸發器結霜情況自動進行除霜操作,確保制冷系統高效運行。
安全標準
- 防火:冷庫內使用的保溫材料、裝修材料等應符合防火標準,一般要求為難燃或不燃材料。庫內應設置消防設施,如滅火器、消火栓等,并確保消防通道暢通。
- 通風:合理設置通風裝置,一方面在冷庫運行過程中排除制冷劑泄漏等情況產生的有害氣體,另一方面在貨物進出庫時,改善庫內空氣質量。通風量根據冷庫空間大小和使用情況而定。
- 應急設施:配備應急照明和報警裝置,當發生停電、設備故障等緊急情況時,能夠為人員提供照明并及時發出警報。同時,設置安全出口標識,便于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快速疏散。
衛生標準
- 庫內清潔:冷庫內部應易于清潔,地面、墻面和天花板應光滑平整,無裂縫、無積水,避免藏污納垢。定期對冷庫進行清潔消毒,防止細菌、霉菌滋生。
- 貨物堆放:貨物應合理堆放,保持庫內空氣流通,避免貨物直接接觸地面和墻壁,防止受潮和交叉污染。同時,要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,確保貨物質量。

